酒店用品就是酒店生产和经营过程中需要的各种用具和物品的总称(包括:餐厅用品、厨房用具、客房床上用品、大堂用品、客房一次性用品、酒吧咖啡用品、清洁用品、清洁剂、酒店员工制服、日用杂件等)。
(相关资料图)
酒店用品是为酒店提供专供服务的行业,包括餐饮服务、客房服务及公共服务三大板块。其与酒店设备是酒店生产和经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两大硬件部分。因此酒店用品市场的变化发展与酒店运营需求紧密相关。
我国酒店用品行业呈稳健增长趋势
近年来随着我国酒店行业的发展日臻成熟,规模化市场不断扩大,与此形成供给关系的酒店用品类市场,也在日益壮大。与此同时,随着我国酒店用品企业不断地引进国外先进生产设备和工艺,加大产品研发力度,呈现出产销两旺的盛景,实现了企业的飞速发展。经过多年的发展,到目前我国酒店用品行业发展较为成熟,市场发展已经进入成熟期,生产基地呈现产业集聚。
2020年之前由于我国酒店行业一直保持着稳健增长的趋势,酒店用品也因此受益,市场不断增长。有数据显示,2016-2019年我国酒店用品行业市场规模从1.6万亿元增长到了1.93万亿元。
到2020年,因疫情影响,酒店行业受挫严重,前半年平均入住率不足50%,导致酒店用品滞销,出现近五年来第一次负增长。
同时受到国家《固体废料污染环境防治法》(2020 修订实施)、2020“限塑令”等国家政策性影响,酒店用品行业受到一定的冲击。事实上自2019年以来,因环保、资源浪费等问题,上海、北京、西安等地相继出台相关政策,推动酒店、旅馆限制和减少“六小件”(即一次性牙刷、牙膏、香皂、浴液、拖鞋、梳子等洗漱用品)的使用。尤其是上海,规定旅馆经营单位主动向消费者提供客房一次性日用品的,由文化旅游部门责令限期改正;逾期不改正的,处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。数据显示,2020年我国酒店用品市场规模只有1.79万亿元,同比下降7.25%。
虽然2021年由于疫情得到基本有效控制、以及国家促消费政策的推动,市场有一定的回暖。但进入2022年一季度,由于奥密克戎引发的疫情在多个大中城市爆发,旅游业与酒店业再次遭遇重创,市场在此收缩。由于预计2022年全年酒店用品市场大概率的会表现不佳,市场较为低迷。
一线城市经济型酒店房价大涨
开春以来,商旅出差的复苏,叠加旅游出行的热潮,推高了酒店的需求。携程数据显示,2月商旅酒店同比增长130%,其中国内增长125%,国际增长近10倍。
但酒店数量受疫情影响,不增反减,供需不对称之下,酒店价格水涨船高。根据中国饭店协会的数据,中国酒店数量在2018年达到峰值,为34.4万家,2021年减少三成,为25.2万家。大量酒店在疫情期间成为隔离酒店,要恢复正常营业,还需人员和设施的不小调整。
本轮涨价的多是一线城市的经济型酒店,价格动辄一晚500元朝上,超过了部分公司的报销上限。
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《2023-2028年中国酒店用品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风险预测分析报告》显示:
疫情影响消退后,消费行业迅速复苏。在消费行业中,旅游和酒店行业的复苏*被市场感知到。
疫情影响消退,在消费者“报复性出游”和“报复性出差”带动下,今年2月,酒店业三大指标已经全面反超2019年,2月大陆酒店整体RevPAR甚至已经恢复至19年2月的120.8%,OCC同比19年2月提升了4.9个百分点,ADR同比19年2月提升11.7%。
从数字来看,酒店业的2023年已经开了一个好头。许多酒店集团已经纷纷发布新年以来优异的经营数据表现,这无疑让资本市场对上市酒店企业们有了更高的期待。
事实上,长期以来,资本市场都在期待中国酒店业诞生出真正的行业巨头,但由于国内酒店行业规模分散,连锁化程度较低,这一预期推进较慢。而从2020开始,新冠疫情的爆发,彻底改变了中国酒店行业市场格局。中国酒店行业后续行情如何演变,无疑值得市场期待。
持续复苏的酒店业走出低谷
疫情三年,酒店是受影响*的行业之一。而随着疫情影响逐渐消退,酒店行业龙头们迎来了迅速复苏。
我们可以明显地从酒店集团业绩上看出疫情的影响。以首旅酒店为例,其在疫情前的2019年,营业收入高达83.11亿元,实现净利润高达8.85亿元。在新冠疫情爆发的2020年,首旅酒店总营收下降至52.82亿元,亏损达到4.96亿元。2021年,疫情影响相对较小,首旅酒店营收为61.53亿元,净利润为5567.69万元。在刚刚过去不久的2022年,由于疫情的反复和防控政策趋严,首旅酒店预计实现归属于股东的净亏损为5.2亿至6亿元。
其他的酒店企业的业绩表现基本也呈现出相似的变化。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到,疫情三年,酒店行业龙头们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影响。不过,在资本市场上,酒店龙头们的股价表现与业绩表现却完全相反。
无论是华住集团、首旅酒店还是锦江酒店,其在疫情三年期间(2020.1.1-2022.12.31)股价并没有下跌,股价涨幅分别为7.43%、20.93%和107.84%。而在这三年间,三家酒店业龙头的股价*涨幅均超过100%。
这种业绩和股价之间的差异,实质上正是资本市场对酒店行业疫后复苏的预期差的展现。事实上,美国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陆续取消出行禁令,酒店业龙头的股价便开始暴涨,而国内的酒店行业受益于同样的逻辑,迎来了一轮大行情。在疫情三年间,酒店行业在复苏预期下保持着较高的热度,疫情期间上市的酒店业新股们,甚至借助于自身的独特优势,实现了更好的股价表现。
以往来说2-3月本来是春节假期影响消退,而商务出行需求尚未爆发的酒店业淡季,但是在今年却表现出了“满房”的现象。这背后原因自然不难理解。其一,疫情影响下,国内大量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经营压力,而随着生产生活步入正轨,公商务出行加速,“报复性出差”来临,市场超预期复苏。从数据来看,在2月25日,国内航班已经恢复至2019年的96.7%,其中“北上广深”恢复率已经达到107%。在行业内部,依赖商务旅行的大中城市中高档酒店表现也更为优异。
其二,疫情影响消退,“报复性出游”现象出现。新年以来,全国旅游景区人山人海的消息已经屡见不鲜,这显著带动了酒店业发展。如锦江酒店旗下北京通州环球度假区丽柏酒店,背靠旅游度假区,自新年开业至2月19日,50天内酒店满房天数达38天,平均RevPAR超过600元。
不过,报复性出差或旅游对酒店行业终究是短期影响,长期来看,酒店业供需环境的改善或许正是资本市场看好酒店龙头的核心逻辑。
根据华福证券数据,2019-2021年大住宿业客房总数分别为1891.7、1620.4和1423.7万间,酒店业客房总数为1762、1532.6和1346.9万间。疫情两年,酒店业供给量减少了23.56%。
更为重要的是,疫情影响下,往往是抗风险能力更弱的“单店”选择退出,这带动了行业集中度的持续提升。
《2023-2028年中国酒店用品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风险预测分析报告》由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,本报告对该行业的供需状况、发展现状、行业发展变化等进行了分析,重点分析了行业的发展现状、如何面对行业的发展挑战、行业的发展建议、行业竞争力,以及行业的投资分析和趋势预测等等。报告还综合了行业的整体发展动态,对行业在产品方面提供了参考建议和具体解决办法。